地理常识

三大地峡的故事

字号+ 作者:一起看地图 来源:原创 2019-07-08 11:10 评论数:( ) 我要评论

1894年,凿通苏伊士运河的“带血功臣”,89岁的法国外交官费迪南,在一片斥骂声中抱憾离世。此前,他一直在寻找人生的第二个高峰——巴拿马运河,但他失败了。......

1894年,凿通苏伊士运河的“带血功臣”,89岁的法国外交官费迪南,在一片斥骂声中抱憾离世。此前,他一直在寻找人生的第二个高峰——巴拿马运河,但他失败了。

 

是他的骄傲让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地峡轻易地击败了他。

 

地峡是指链接两块较大陆地之间的狭窄地带,成因复杂,有的是板块移动造成,有的是陆地下沉到海中残留所致。地峡分隔两片海域,是陆海交通的咽喉所在。

 

世界最知名的地峡是,苏伊士地峡、巴拿马地峡和克拉地峡

 

苏伊士和巴拿马地峡已经在100年前被人类开挖成运河。克拉地峡还处在热议当中。

 

三大地峡的故事 

 

在开挖运河之前的古典时期,苏伊士地峡和克拉地峡的价值是相同的,且十分重要的。

 

它们都承担着“海-陆-海”的中转功能,这样能缩短大部分航程,节约许多时间。

 

货物从一侧海域上岸后,经地峡陆上交通转运至另一侧海域,再经海运送达目的地。

 

虽然“海-陆-海”作用突出,但毕竟陆运承载力有限,运输能力较小,且陆运途中受陆上势力的盘剥干扰太多,导致地峡中转功能大打折扣。

 

四千多年前,埃及法老就已经注意到苏伊士地峡的阻碍作用和交通价值,于是着手开挖。

 

只不过那个时候由于技术条件限制,法老设计的运河并不是直接连通红海和地中海,而是开挖一条连接尼罗河支流与红海的运河。法老这一波操作经历几世数千年,中途断断续续,运河价值也在消长之中徘徊。

 

这样货物从两侧海洋经运河与尼罗河互通有无。

 

三大地峡的故事 

 

法老开挖的这条运河就是苏伊士运河的前身,被称为“法老运河”。如今这条运河依然存在,只是它的航运价值已经消失,化身为一条灌溉水渠。(为什么失去了航运价值呢?

 

三大地峡的故事 

 

1859年,法国人从土耳其(埃及当时是其殖民地)手中得到苏伊士运河开挖权。苏伊士运河进入正式成型期。3年后运河筑成,几年后,运河扩容,运输能力进一步提升。

 

早几年,埃及政府投入85亿美元在苏伊士运河中心航线旁边重新开挖了一条72公里的平行运河,被称为新苏伊士运河。这也将成为埃及经济新的马达。

 

三大地峡的故事 

 

各国捐钱,开挖新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的成功开挖,结束了大西洋-印度洋几千年必须绕道好望角的历史,替法国挣得了极大的荣誉。总负责人费迪南个人甚至被资本国家捧为民族英雄。

 

成就感、自信心爆棚的费迪南此后几十年一直在寻找第二个苏伊士。

 

最终在1880年找到了巴拿马地峡。

 

可巴拿马地峡的情况比苏伊士复杂得多。工程建设史上能遇见的难题,巴拿马地峡都有。

 

三大地峡的故事 

 

8年后,耗费大量资金,伤亡2万劳工后,巴拿马运河工程失败。费迪南公司破产,他本人身心遭遇极大的重创,几年后郁郁而终,死前他的桌上还放着三年前的旧报纸,那是曾经的一份荣誉。

 

最后烂尾的巴拿马运河被美国接手,摘走了桃子。

 

三大地峡的故事 

巴拿马运河示意图

 

似乎与世无争的克拉地峡,一直处在“挖还是不挖”争议中。

 

在公元4世纪阿拉伯人开辟马六甲航线之前,克拉地峡就已经是东西方海上交通的要地了。

 

一直到公元7世纪,克拉地峡都是马六甲海峡的劲敌。

 

三大地峡的故事 

之所以克拉地峡能与运输量更大的航运竞争。主要是因为,古代航运的动力为风。

 

马六甲海峡在北纬5°到赤道之间,这一带正好处于“赤道无风带”(南北纬5°之间)。风平浪静的海域,让帆船失去了动力,消耗了更多的人力成本。相较而言,克拉地峡的成本和时间优势就明显多了。


三大地峡的故事 

 

7世纪后失去优势的克拉地峡渐渐退出舞台。新时代,随着航运业的发展,克拉地峡又被提及。

 

到底挖不挖,世界几大肌肉国家都在扳手腕。

 

那克拉地峡命运又将如何?

 

或许它的领主泰国也做不了主。

 

 

 

参考:

地缘看世界,温俊轩

什么河挖了四千年,犀牛文摘


转载请注明出处。

地峡克拉地峡苏伊士地峡巴拉马地峡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