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指的是辽河以东的地区。今辽宁省全境,是汉地九州之一。
战国燕将秦开征服东胡后,燕国在这里置郡,治所在襄平(今辽阳市)。辖境相当今辽宁大凌河以东地区,长城以南地区,只是如今辽宁的一小部分,其他地区由山戎或者东胡游牧民族所居。《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燕北亦筑长城,自造阳(今河北怀化一带)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
公元前222年,燕国灭亡。秦国在此设立辽东郡。西汉仍在此地设立辽东郡。《前汉书·地理志》载:“辽东郡,秦置:属幽州,县十八:襄平、新昌、无虑、望平、房、候城、辽队、辽阳、险读、居就、高显安市、武闪、平廓、西安平、文、番汉、沓氐”。襄平为新昌、无虑、辽阳等十八县之首县。襄平即为现在的辽阳市。
汉初因秦制,有辽东、辽西、右北平、渔阳、上谷五边郡。其中,大连地区可能是辽东郡的经济中心。后汉武帝时期击败卫满朝鲜,设立了汉四郡。其中的玄菟郡大约是今盖马高原及其周边平原、朝鲜咸镜南道、咸镜北道以及中国辽宁东部、吉林省东部一带。公元2年,玄菟郡迁至今吉林省东部一带。东汉时西移至辽东,即为现沈阳市上伯官古城遗址。
东汉末年,公孙度经过董卓任命成为辽东太守。从此南征北伐,使得辽东地盘不断扩大,微针海外,自称辽东王。
公孙度死后,其子公孙康继位,大破高句丽,攻陷其首都,使得辽东公孙的威名在朝鲜半岛传扬。公孙康死后,其弟公孙恭继位。最后,公孙康次子公孙渊囚禁公孙恭,自称燕王,叛乱,被司马懿击败。曹魏依旧设立辽东郡。
西晋改为辽东国,后复郡。十六国后燕末部分地被高句丽占有。北燕又侨置辽东郡于今辽宁西部。北齐时废除辽东郡。
隋朝再次设立辽东郡,也称襄平郡。唐朝在此设立安东都护。可在营州之乱和天门岭之战之后,唐朝对辽东控制力逐渐减弱,最后在安史之乱之后彻底丧失了对辽东的控制。
辽时再次设立东京道,东京道治东京辽阳府(即辽阳市),辖原东丹国地区。后金灭辽,金朝采行五京制,共有中都大兴府、上京会宁府、南京开封府、北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和西京大同府,其中后三个陪都就在辽的中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和西京大同府的原址。
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但习惯上仍称“省”。在辽东设立了辽东都司,全称辽东都指挥使司,是明朝在辽东地区设立的军政机构,在建制上属于山东承宣布政使司,又称山东行都司。辽东都司与大宁都司、奴儿干都司同为明代东北三大行政机构。
在这里更是发生了关乎晚明存亡的一战——萨尔浒之战。萨尔浒战役发生在1619年,是明朝与后金辽东战争中的战略决战。
明军总数约八万六千人,还有将近三万的盟军,主要指挥官有杨镐、杜松、刘铤。而后金约为六万,指挥官为努尔哈赤。最后明军因为决策失误,分散了主要兵力,被努尔哈赤用“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方式,逐个击破,大败而归。
此战之后因为后金的胜利,不但使其政权更趋稳固,而且从此夺取了辽东战场的主动权,而明军则由主动变为被动。之后更是失去了辽东等地,只好退守辽西。情况十分危急。最终,明朝被清所灭。
清在此地设立奉天省,意为奉天承运。清朝末年,在奉天发生了辽东之战,指的甲午战争时期日中陆军在奉天辽河以东进行的一系列战斗。
结果清军大败,辽东大部分地区被日军占领,使辽东大部重镇沦陷,且直接危及奉天和京畿地区的安全。辽东半岛是海上通向东北的必经之路。辽东之失使东北直接暴露于日军侵略的危险之下,最终导致了东北三省的沦陷。
这件事情使得日本和俄国的利益冲突日益激烈,最终爆发了日俄战争。日俄之战中有名的辽阳会战、旅顺争夺战、奉天会战均是在此地爆发。这场战争最终以俄国惨败告终,动摇了俄国封建统治。与此同时,日本跻身为强国之列。但是,因为战争是在中国本土爆发,因此该地人民苦不堪言,民不聊生。
最后1929年,张学良将“奉天省”改称为“辽宁省”,意为“辽河两岸永远安宁”。尽管后以为满洲国的建立,又将辽宁省改为奉天省,但在日本投降后再次改回辽宁省。
现在辽东为今辽宁省全境,即以辽东半岛或辽中南工业基地为代表的辽河以东地区,包括丹东、大连、营口等辽东半岛沿海地区。现在,辽宁省共辖14个地级市,分别是沈阳市、大连市、鞍山市、抚顺市、本溪市、丹东市、锦州市、营口市、阜新市、辽阳市、盘锦市、铁岭市、朝阳市、葫芦岛市。
至此辽东稳定,但是几乎每一个朝代,在该地都要进行一场惊心动魄地战争,用鲜红的血液证明了这里的历史。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