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图上来看,意大利的地形就像是一只从欧洲大陆深入地中海中部的长筒靴,鞋尖在海中踢出两个“石块”:三角形的西西里岛和长方形的撒丁岛,而其亚平宁半岛就像是地中海上一艘巨型航母,只要海空实力足够,意大利就能成为这片“财富之海”的主人。
但是就这样一个欧洲国家,却相中了远在北非的利比亚,并且不断地想要将其收入囊中,这是为什么呢?
意大利地形
野心
意大利自1870年攻克教皇国首都罗马统一后,便一直想要恢复古罗马过去辉煌,妄图把北非重新纳入势力范围,将地中海划为自己内湖。由于意大利是后起的殖民国,在非洲能够再瓜分的地盘也就不多了,此时的地中海南岸的阿尔及利亚已经被法国占领了,意大利本想占据离自己(兰佩杜萨岛)更近的突尼斯,却突然被法国告知:滚。于是意大利只好转变方向,看上了与其隔海相望的利比亚。
利比亚拥有着约17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疆域,并且其石油资源十分丰富。如果控制住了利比亚,意大利的海中扩张霸业将会有一个良好的开口。
意大利与利比亚
缘由
意大利之所以会盯上利比亚,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其好欺负。俗话说的好,柿子得挑软的捏。
那个时候的利比亚(一百多年前),虽然归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管理,但是经济十分落后,人口也不过才100万左右,大部分地区都是沙漠地带,能使用的耕地就更少了。而且此时利比亚的石油还没有被发现,人民的生活大多是靠着放牧以及在有限的土地上耕种。这样孱弱的实力,正好适合意大利这样的国家,毕竟在此之前,意大利曾想要占领之前东非的埃塞俄比亚,结果被人家打的灰头土脸,受到其他列强无情的嘲笑。
虽然十九世纪的奥斯曼帝国已经走向了衰亡,但毕竟有了前车之鉴的意大利,在此时遇到利比亚后,并没有着急进攻,而是一点点筹划,拐弯抹角的下黑手。
利比亚绿植对比
筹谋
有句话叫做“敌人的敌人是朋友”。1882年5月,意大利与法国的世仇——德奥两国在维也纳签署《三国同盟条约》,在这两国的支撑下,意大利有了底气,不断的向利比亚派出商人,传教士和各种勘探人员。
利比亚本是欧洲与非洲之间重要的商贸要道。但随着西非开通了铁路,非洲西海岸承担了更多的运输任务,利比亚的骆驼运输方式也就不断遭到淘汰。所以如果利比亚要从国外进口商品,就必须走地中海。而意大利正位于利比亚的地中海北部,于是意大利就利用这一优势,打进利比亚的进口贸易市场。到了1907年,利比亚近45%的进口商品被意大利各公司控制。
此外由于利比亚国土地势原因,可利用土地甚少,也因此利比亚经常从土耳其进口粮食。于是意大利和利比亚说:我们的粮食运到你们那更近,能够节省很多运费。利比亚人一想,确实如此,就改买意大利的面粉。在不知不觉中,意大利的面粉打垮了差不多是原始方式做出来的本土面粉。
意大利本身就是个工业强国,工业品质量良好,源源不断出口到利比亚,因此成了利比亚最大的商品进口国。可以说,意大利几乎控制了利比亚的工业与农业。
意大利不仅聪明还会玩“小手段”。他们在利比亚开办了银行,到处建教育机构,把一些上层的利比亚人改造成意大利的“朋友”双方共同获利。让这些人成为意大利间接控制利比亚的工具。
意大利要吞并利比亚,不仅是意大利与利比亚、奥斯曼土耳其之间的事,也是英国、法国等大国的事情。于是意大利到处拉关系,寻找支持者。1887年,已有英国、德国、奥地利、西班牙等国明确支持意大利控制利比亚。
1909年时,意大利和俄罗斯又做一笔交易,俄罗斯认为“可以理解”意大利对利比亚的控制,条件是意大利承认俄罗斯控制黑海海峡南端的达达尼尔海峡(北端是博斯普鲁斯海峡)。俄罗斯是个半封闭式的沿海国家,比如从黑海的克里米亚半岛去大西洋,就必须走土耳其控制的黑海海峡,然后穿过希腊与土耳其之间的爱琴海,再由东向西横穿地中海,出了英国部分控制的直布罗陀海峡才能进入大西洋。所以,黑海海峡对俄罗斯来说是极端重要的。既然意大利能答应俄罗斯这个条件,那俄罗斯自然愿意支持意大利占有利比亚。
后来意大利西北的邻居法国也接受了意大利想要吞并利比亚的想法,但条件是法国对非洲西北部摩洛哥的控制,意大利必须承认,因为法国要在地中海的竞争中有享有话语权,就必须控制摩洛哥,毕竟直布罗陀海峡的南岸就在摩洛哥。就这一点来说,摩洛哥之于法国的重要性,丝毫不逊于面积巨大的阿尔及利亚(238万平方公里)之于法国的重要性,所以意大利答应了这一条件。
抢夺
所谓“纸包不住火”,意大利想要吞并利比亚的想法,被其母国奥斯曼土耳其发现了,并对意大利发出严厉警告,但此时有了众多支持的意大利已经不害怕了。
1911年9月,法德两国因争夺殖民地爆发了第二次摩洛哥危机,国际局势骤然紧张,此时的意大利抓住了机会,趁乱派军进攻利比亚,占领了黎波里,班加西,托布鲁克等重要沿海城市。这就是著名的“意土战争”。1912年10月,奥斯曼帝国被迫订立城下之盟,召回驻军,将利比亚拱手让给意大利。就这样意大利通过长期的运筹终于得到了利比亚。
「意土战争:1911年9月28日,意大利政府以其在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的利益受到侵犯为借口,向土耳其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土耳其同意其进驻的黎波里,但却遭拒绝,于是在次日向土宣战,其后土耳其战败,双方签订了《洛桑条约》。条约使得意大利得到了北非的的黎波里及昔兰尼加的领土。」
意土之战
落幕
虽然意大利得到了利比亚,努力经营了四代人维持了31年依旧土崩瓦解,这是为什么呢?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墨索里尼。
一战过后,墨索里尼上台掌政后在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醉心于打造“新罗马帝国”,并且利用当时的绥靖之风,将意大利推到世界中心瞩目的位置,效仿日不落帝国,英国。
1925年,意大利成为《洛迦诺公约》保证方之一。
1938年,签署《慕尼黑协定》,与英法德比肩而立。
1923年,进攻希腊科孚岛,镇压利比亚起义军,并且干涉西班牙内战。
1935-1937年,墨索里尼更是公然蔑视国际联盟的制裁,对埃塞俄比亚发动血腥攻击,报当年失败之仇。
所谓盛极必衰,意大利仗着自己“强大”,四处横行,可毕竟外强中干,就数据显示,在二战爆发前夕的1938年,意大利国防开支仅7.46亿元,远远低于其他大国。(德国74.15亿元,苏联54.29亿元),而且其内部战斗力整的都是表面功夫,比如“路军整编”,就是把各师下兵团从3个减到2个,从而增加步兵数量。终于在二战时期一败涂地,北非殖民地也一并被“没收”,利比亚也随之离去。
注:图片取自于网络;
参考文献:《意大利国家概况》;《意大利历史》;《利比亚历史》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