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到8世纪间,欧亚大陆同时崛起三大帝国,分别为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和唐王朝,而这三大帝国为了争夺中亚与西亚的控制权从而开展了一场长达600年的死磕(公元610年穆罕穆德于麦加起兵——1291年爱德华王子撤军结束第九次十字军东征,公元790唐王朝内乱安西都护府名存实亡率先退场)。
(一)中亚控制权
公元750年,唐中宗李隆基以西域藩国石国"无番臣礼"为由,派遣名将高仙芝领兵征讨,唐军作战勇猛,石国不敌便请求投降。高仙芝私下与石国允诺和好,但并未向唐中宗禀报。
唐王朝与大食国
按唐朝法律边陲将军并没有代皇帝执行国家外交的权力,显然高仙芝此举只是为了谋求私心。
唐朝效仿秦朝的军功爵制,因此高仙芝及其手下出于对军功的渴望,假意接受实则设下圈套攻占石国城池,俘获石国国王,搜刮财务的同时也将全国男女老少一律割首冒充敌军甲士的首级向朝廷讨要功勋。
751年正月,高仙芝入朝,将被俘的几位国王献于玄宗面前,因赫赫战功被授予右羽林大将军,并将石国国王斩首。此时高仙芝达到了一生军旅生涯的最高峰,包括他手下的几万战士朝廷一律都是能封的尽力封,能赏的尽量赏。
中亚地形图
而此时的唐王朝,东起琉球,西达伊朗高原,北靠贝加尔湖,南至越南,土地面积可达两千三百万平方公里(注:囊括不直接控制领土与军事占领区,即由唐朝军队控制,但不由唐朝人所组成的地区,及用于军事缓冲并有唐朝军队驻扎的无人区),边疆稳固,国内安定,显然是已经达到了中国封建王朝的天花板。
与此同时,在穆罕默德与四大哈里发花费百年的对外扩张中,阿拉伯人已经得到了波斯人所梦寐以求的版图,向西占领了整个北非,向东则吞并了整个西亚和大半个中亚,控制了地中海南岸的整个地区,整个穆斯林世界赫然成为横跨亚欧非三大陆的超级大国。
(二)不可能胜利的战争
对历代的中原王朝来说,中原以外的地方不适于耕种,且又环境恶劣根本不能安家立业,所以基本没有什么吸引力。所以对于历代的中国而言基本上不存“扩张”这一说法。所以中国历代的封建王朝一旦衰落土地就会衰退到秦始皇留下的海棠叶大小。
中国千年不变的海棠叶
而唐王朝多次的对外战争也则多为了自保。由于唐高祖建都在位于边陲的长安,建国之初的多次长安保卫战,就像是一支悬在头上的利刃,时时刻刻提醒着唐朝的皇帝要小心长安被偷袭。
为了保卫长安则必须占领河西走廊,为了保卫河西又必须控制青海,为了控制青海必须占领西域来制衡吐蕃,而为了防止兵员稀少的西域被偷袭则又需要中亚作为自己的军事缓冲区。
抱着这种理念,唐朝名将高仙芝在多次巩固西域的作战中无往不利,缓缓将兵线推到了今天的哈萨克斯坦一代,并与中东的阿拉伯人成功接壤,同处扩张时期的两个国家相互接壤自然做不了好领居,从而一场大战避不免。
中亚各国
当高仙芝收到消息大食国向安西都护府出兵的消息后,想先发制人,率所部唐军及葛逻禄部番兵三万多人孤军深入七百里,越过帕米尔高原奇袭进攻大食。
(三)怛罗斯之战
面对20万的阿拉伯大军,高仙芝似乎是被军功蒙住了眼,视若无物的发起奇袭。
怛罗斯之战
自己与副将李嗣业分担左右先锋,成左右合围之势向阿拉伯联军靠拢。借着弓弩压阵的惯用战术,狠狠众创黑衣大食,谁也没想到就在决战在即的时候右路铁勒人以为石国报仇为由突然反叛,并与阿拉伯人里应外合将高仙芝击败。
高仙芝败退
最终,高仙芝2万多人最后只剩3000不足,虽安全撤回安西府但却失去了中亚的大片土地。高仙芝倒也不怕自己被削官,此时大敌在前,唐中宗也没那个胆子阵前撤老将。
虽高仙芝在而后几年里重新步步为营渐渐恢复之前的地域,但可惜在不久爆发的安史之乱被唐玄宗害死,此后唐王朝无力在中亚与阿拉伯帝国争霸。
法国历史学家勒内·格鲁塞曾认为,在高仙芝在怛罗斯之战中是战胜方,其管制下的西域在兵败并未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反而是阿拉伯人死伤惨重失去了对东亚扩张勇气并陷入西域的内耗中。
如果大唐帝国没有发生内乱的话,唐朝在此战所失去的土地与藩属国是有可能会得到恢复的,甚至有望扩张到东欧。
然而随后爆发的安史之乱等内战却使唐朝永远的失去了这个机会,所以某种意义上说怛罗斯之战是中亚争夺战中一个开头,而真正使唐朝失去中亚的是安史之乱。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