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历史上,除了南北战争之外,对美国的成长和改变提升最大的可以说就是“淘金热”了。南北战争使美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奠定了美国的国家形态,而淘金热则奠定了美国人民“自由”的意识形态,即:只要不懈努力,就一定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上世纪八十年代,新中国在改革开放思潮的引领下,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打工潮”,一时间,千万农村青壮年如潮水般涌入东南沿海,为城市的进步挥洒汗水和青春,创造了无数个像深圳这样的一夜崛起之城。在这短短数十年中,中国经济获得急速攀升,社会发展风云激荡,无数人收获了美满的人生,“打工潮”让无数中国新生代坚信:只要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就一定能过上想要的生活。这,和美国淘金热所达到的效果其实是一样的。
或许是因为故事发生的时间不同,亦或者是美国和中国地理环境因素的差异过大,淘金热和打工潮在最初的方向上有着本质区别。美国的淘金热是人们不畏艰辛的涌入西部、北部的苦寒之地,扎根生存,最终让贫穷的西部变得繁荣又有生机,而打工潮却是人们争先恐后的涌入比家乡条件略好的城市圈,让沿海地区变得更加发达。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简单,在海洋贸易时代,中国西部太过于内陆,没有海洋,信息相对闭塞,再加上中国东部经济还有一定欠缺,所以很难达到立竿见影的发展效果。除此之外,中亚地区政治格局不稳定,缺乏贸易大国、强国来支撑起贸易体量,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我国早些年也曾开展过“西部大开发”的相关倡议,但今天看来,收效甚微,至少跟淘金热和打工潮比起来是这样的。
如果中国西部跟美国一样,有一片大洋,没有那么多沙漠和雪山,亦或者多几个经济强国,我想,打工潮的方向很有可能会转向西部。也就是说,打工潮在本质和效果上,都跟美国的淘金热是一样一样的。
淘金热让美国人手中的流动资金变得充足,他们只需要以非常简单的方式便可以得到可观的财富,让他们感觉“人人都享有自由”,甚至每个人在任何时间都有可能一夜暴富,成为亿万富翁,这种情况其实我们也并不陌生。
在上世纪八九十之前,因为种种原因,我国大部分城乡居民获得财富的方法过于单一(也就是机会少),手中的流动资金非常稀缺,存款几乎没有。而到了八九十年代之后,前几批外出闯荡的打工者几乎都赚到了第一桶金,甚至现在大家所熟知的诸多富豪都是那个疯狂的年代缔造的。曾几何时,某个亲戚在广东混了几年开工厂,白手起家的事情也是屡见不鲜,以至于现在的许多年轻人非常渴望自己能生在那个机会遍地的疯狂年代,不留遗憾地好好闯出一番天地。
但事实上,机会不会一直存在,淘金热会冷却,打工潮也会有退去的那一天。
跟淘金热一样,淘金热的结局不是淘金者都发财了,也不是开矿的都发财了,而是只有极少部分的淘金者和矿主赚到了钱,更多的是那些走进西部的商人、服务行业和从事交通设施等非淘金行业者发了大财。
我想这也是现代打工者深有体会的一件事情。一个新公司的建立,他的追随者未必会成为富豪,但公司周边的经营者一定会发财,比如工业园附近的包租婆、各类商铺的经营者、甚至摆地摊的小贩,都比打工者赚的更多,他们变相攫取了打工者获得的财富。这种现实存在的问题,从开始到结束,一百多年前的淘金热如此,今天的打工潮也会如此。
淘金热之后,淘金者不再淘金,因为黄金的产量已经逐渐跟不上社会经济增长幅度,黄金贬值,社会也越来越不需要淘金者。这些淘金者大多留在当地从事其他的事情,最终使得美国西部经济极度繁荣,甚至仅凭加利福尼亚一个州的经济,就可以位列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从淘金到转业,这其实是那批淘金者“淘金形式”的转变而已。
打工潮之后,打工者又会怎样?
如同黄金的相对饱和一样,淘金热初期没人会想到黄金会变得不值钱。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原本不会相信的机器人取代人的事情层出不穷,颠覆了我们的认知,无人工厂、无人超市、无人驾驶、无人机越来越普及……也就是说,“打工”这件事情本身,也会饱和,这是社会发展必然的结果。
打工潮导致城镇化发展迅速,就连四五线城市都是高楼林立,人都集中在大城市,原本机会不多的农村,反倒因为人少而变成了充满机会的地方。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最近几年,你的身边回家创业的人越来越多,也许他们是在城里混不下去了,也许是他们看到了家乡的某个机遇,他们终归选择了另外一种形式的“打工”。另外,国家近年来对返乡创业项目的扶持,也有很大的加强,鼓励思想活跃的年轻人回到家乡造福一方。
这一批打工者在城市打拼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眼界,回乡创业很容易就可以获得成功,并且赚得盆满钵满,这是加入打工潮之前,大部分人所不具备的能力。可以说,这就是“打工潮”带给中国人的根本改变而不是一场空,这种改变即:
“不管你在什么地方,只要通过自己不懈努力,就一定能过上想要的生活。”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