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战争总是旷日持久。
比如古代的希波战争,公元前499-前449年,共50年;
罗马与迦太基的布匿战争,公元前264-前146年,共82年;
又如近代的奥斯曼帝国与波斯萨菲王朝的战争,公元1532-1639年,共107年;
奥斯曼帝国与俄罗斯的战争,公元1676-1878年,共202年。
大航海时代来临之前的英法百年战争同样如此,公元1337年-1453年,共116年。
英国和法国的历史都源自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日耳曼人席卷整个西欧。
进入法国的是日耳曼人的一支法兰克人,而进入英国的则是日耳曼人的另一支盎格鲁萨克逊人。
1、法国的历史
法国的历史从法兰克人进入后便一直由法兰克人的各个王朝统治
墨洛温王朝(公元486-751年)
公元486年,法兰克人克洛维一世击败罗马在高卢的将领,建立法兰克王国,并以其祖父的名字命名为墨洛温王朝
加洛林王朝~西法兰克王国(公元751-987年)
公元751年,加洛林家族取代墨洛温家族,成为法兰克的国王。
加洛林王朝鼎盛时期,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查理曼帝国,查理曼大帝去世后,帝国一分为三,奠定了今日法国、德国、意大利的雏形。
西法兰克王国演变为今日的法国,东法兰克王国演变为德意志第一帝国——神圣罗马帝国。
卡佩王朝(公元987-1328年)
公元987年,西法兰克王国国王路易五世去世后,雨果·卡佩开创卡佩王朝。
英法百年战争,便发生在法国的卡佩王朝。
2、英国的历史
英国则不同,盎格鲁萨克逊人之后,还有丹麦人、法国人的入侵。
公元1016年,丹麦人克努特大帝成为全英之王,不仅如此,这个海盗帝国的克努特大帝还是丹麦国王和挪威国王,他在位期间是北欧海盗的鼎盛时期。
公元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率军入侵英国,同年10月进入伦敦,加冕为英王威廉一世,史称“征服者威廉”,这便是英国历史上的诺曼王朝。
诺曼王朝之后是金雀花王朝,这同样是一个法国人建立的王朝。
公元1154年,法国的诺曼底公爵、安茹伯爵、阿基坦公爵亨利二世加冕为英格兰国王,金雀花是亨利二世的父亲的绰号,据说其帽子上插有金雀花,王朝因此得名(史上又称为安茹王朝)。
金雀花王朝是英国历史上一个强大的政权,一度拥有自比利牛斯山直至苏格兰境内的广大版图,英法百年战争便发生在英国的金雀花王朝时期。
3、英法百年战争——金雀花王朝和卡佩王朝的战争
百年战争的起因主要两方面
一是王位的继承问题
通过上文梳理英法两国的历史脉络,我们可以看出,英国国王原本是法国的公爵。
公元1328年,法国国王查理四世去世,卡佩王朝绝嗣,而此时的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是查理四世的外甥,要求继承法国王位。
法国三级会议则以女子及其后裔无继承权为由,推举查理四世的堂兄腓力六世即位,矛盾就此展开。
二是领土纠纷
英国的诺曼王朝和金雀花王朝本就是法国公爵所建,因此英王室在法国有大片领地,但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法国想完成统一,英国想扩大领地,战争遂不可避免。
公元1337年,英法两国互相宣战,百年战争就此爆发。
战争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局(公元1337-1360年):英国胜
无论是海军还是陆军,此时的法国均不是英国的对手,法国节节败退,几乎亡国。
第二局(公元1369-1380年):法国反败为胜
这一时期法国的国王查理五世励精图治,苦练军队,组织了炮兵,改组了海军,至公元1380年,法国几乎收复了全部失地,英国只保留沿海一些据点。
第三局(公元1415-1424年):英国大胜
这一阶段的英国国王是亨利五世,他是英国历史上的一位卓越的统帅,其亲自率军攻入法国首都巴黎。
公元1422年,英王亨利五世之子亨利六世同时为英国和法国之王,原来法国国王查理六世之子退守南方,伺机再起。
第四局(公元1424-1453年):法国取胜
这一时期,最著名的人物便是圣女贞德,最著名的一战便是公元1429年贞德击败英军的奥尔良之战,此战扭转了英法战局。
公元1431年,贞德在被俘后被英军烧死,但她的英勇精神促使法国人民族意识不断加强。
公元1453年,英国除在法国保留加来一港外,撤出全部法国领土,法国在付出了惨重的损失后结束了百年战争。
公元1453年,也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这一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千年拜占庭灭亡。
4、英法百年战争的影响
战争本身是残酷的,西方史学家曾写到:
百年战争是一场持续百年的屠杀游戏。当两国的皇族及贵族为了自己所夺得的利益而庆祝的时候,那些痛失家园及亲人的无辜平民却只能在无声地痛哭。战争打了一百年,人民也哭了一百年。
但近代英国和法国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形成,则源于英法百年战争。
欧洲的王室本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百年战争则不仅使法国,同时也使英国的民族意识觉醒,同时诞生了欧洲最早的两个民族国家——英国和法国。
民族国家的形成,促进了后来英国和法国在大航海时代的迅速崛起。
大航海时代,由西班牙和葡萄牙发起,经过荷兰,在英国和法国时期达到顶峰。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