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时代的先行者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远航之所以最早,其实是得益于地理位置和宗教的动力,并没有经济实力做后盾,这也是二者迅速被取代的原因。
实际上,至公元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西方文明才实现了从落后的追随者到文明的引领者的转变。
而在此之前,与亚欧大陆的其它文明相比,西方文明并没有绝对优势,各文明之间没有代差,当西方各国横行在地球的大海之上时,大陆的主宰依然是中国和伊斯兰世界。
所以,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衰落并不令人惊讶,而荷兰的崛起同样得益于其有利的地理位置——欧洲的斯海尔德河、马斯河、莱茵河都从荷兰境内入海,背靠欧洲大陆,荷兰的鹿特丹曾长期是世界第一大港口。
1、荷兰,本属于西班牙王国。荷兰的崛起标志着大航海时代的强国从西南欧转移至西北欧。
公元1568年~1648年,是荷兰反抗西班牙统治的“八十年战争”,西班牙称其为“低地国叛乱”。
公元1581年,荷兰成立了尼德兰联省共和国,这个国家之所以被称为荷兰,是因为其境内的“北荷兰省”和“南荷兰省”最有名。荷兰独立后,与西班牙的战争依然持续,直至公元1648年,西班牙才承认荷兰正式独立。
2、公元17世纪被誉为“荷兰人的世纪”,荷兰人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荷兰一独立,便加入了大航海的行列,并公开挑战葡萄牙在东方的霸权地位。
公元1580年,葡萄牙被西班牙吞并。
公元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成立,后来东起好望角,西至南美洲南端麦哲伦海峡的国际贸易被荷兰所垄断。葡萄牙逐渐被赶出东方,第一个大航海时代的主角谢幕。
当时荷兰人的商船队拥有约10000艘船,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英国人直到公元18世纪才能跟荷兰人在海上争锋。
公元1624年,荷兰占领台湾,此时的中国处于大明末年——天启四年,这一年,郑成功出生。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巧合,荷兰占领台湾的这一年,郑成功出生,而37年后,37岁的郑成功驱逐荷兰人,收复了台湾。
3、郑成功挑战海上马车夫
南明的抗清斗争可以分为两块:东南的郑成功和张煌言,西南的李定国。
与李定国坚定的辅佐永历帝、以图复兴大明不同,海盗出身的郑成功从一开始便有“依朝鲜例”自立的打算,“大明”作为旗号的意图更为明显。
但这只是相对而言,与李定国有西南地区作为后方不同,郑成功主要飘在海上,及其需要一块供应粮草的后方基地,而最终郑成功选择了台湾。
郑成功其人有大志,且坚毅独断,收复台湾,便是其在下属议论不一的情况下力排众议而决策的。
客观的说,台湾的荷兰军队并不多,其兵力只有一千多人,海上也只有四艘战舰,但即便如此,在当时的海上,荷兰人一直是无敌的。
郑成功之前,荷兰人一直觉得中国人胆小如鼠,只要一放枪,便会四处逃散,荷兰人甚至认为,25个中国人也抵不上一个荷兰兵。
但公元1661年,郑成功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最终抱头鼠窜的是荷兰人,郑成功登陆台湾的海战和陆战均取得了胜利,荷兰人最终全部撤出台湾。
这一年,是公元1662年2月1日,荷兰人揆一在战败书上签字后退出台湾。关于郑成功收复台湾,有一首诗如此写到:
郑王忠勇义旗兴,水陆雄师震海瀛。
炮垒巍峨横夕照,东溟夷丑寂无声。
4、荷兰的衰落——英荷战争和法荷战争
西班牙的衰落,直接原因便是同时与奥斯曼帝国和法国作战,西班牙的国力不足。
而荷兰的衰落,则是同时与英国、法国争夺海上霸权。
荷兰在大航海时代的谢幕,是因为英国人和法国人追了上来,而并非荷兰直接没落,荷兰狭小的本土跟不上其迅速扩张所需的资源和人口。
当英国,法国迎头赶上来之后,荷兰的衰落几乎是必然的。
荷兰和英国的战争,从公元1652年,断断续续一直持续到公元1784年。
荷兰和法国的战争,从公元1672年持续到至公元1678年。
两场战争都以荷兰战败而结束,假如我们看一下欧洲地图,便不难发现,荷兰的失败更多的是受限于英、法夹击的地缘劣势。
荷兰战败于法国,使法国独霸欧洲大陆,此时的法国国王是“太阳王”路易十四,这一时期也是法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时期之一。
路易十四(1643~1715年在位)、彼得大帝(1682~1725年在位)、康熙帝(1662~1722年在位)是同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不同的帝王某种程度上确实决定了一个帝国的最终走向。
荷兰战败于英国,则标志着第二个日不落帝国——大英帝国的崛起。
在接下来的18世纪中,是英国和法国的争霸战,两国的争霸还催生了副产品——美国的诞生。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