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页岛,位于欧亚大陆西北部,濒临西北太平洋,南部距离日本仅42公里,是东北亚地区仅次于本州岛和北海道岛的第三大岛,紧靠北海道渔场,矿产资源也极为丰富,2007年人均GDP排名俄罗斯各州第四位,仅次于乌拉尔地区的几个能源大州。库页岛本来隶属中国,但是自17世纪俄罗斯东扩之后,国土一度直抵太平洋西岸,便又开始觊觎、蚕食当时隶属大清的外东北地区以及库页岛,并将库页岛称之为萨哈林岛。
与此同时,库页岛南方的日本当时刚刚平定了战国之乱,他们担心俄罗斯继续扩张会威胁到日本,于是也偷偷的蚕食库页岛,甚至还跟俄罗斯大打出手,先后签订了数个条约与之瓜分库页岛,并将其取名为桦太岛。最终,俄罗斯抢先于1858年跟大清签订了《瑷珲条约》和1860年的《北京条约》使得库页岛名义上归属俄罗斯,不过日本却死活不承认,直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苏联出兵占领库页岛以及千岛群岛,库页岛争端才基本上尘埃落定。
因为这段角逐的历史,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库页岛在发展方面一度出现十分尴尬的局面。1945年后,苏联虽然占领了库页岛,但是苏联主要阵地和核心经济区都在欧洲部分,对于万里之遥远东地区难以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再加上西伯利亚恶劣的气候环境,使得远东地区在发展上面难上加难。与此相比,日本人多地少,经济发展迅速,距离库页岛仅42公里,可以有效带动库页岛的经济发展,但当时属于冷战时期,再加上日苏在库页岛问题上的理事争端,苏联又不得不防范美国以及日本的势力,毕竟库页岛的战略位置对于日本来说,还是拥有足够的威慑力的。
库页岛虽然是座岛屿,但是它距离欧亚大陆仅有7公里远,而且海水极浅,大部分地方的深度不超过十米,如果能够建立一座桥梁或者隧道,将库页岛与大陆连接,就可以大大降低库页岛开发的难度,并将库页岛的战略位置提升一个层次。
第一次计划修建库页岛跨海大桥的提议是在20世纪30年代,但很快便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而搁置,直至1950年,约瑟夫斯大林正式决定修建库页岛跨海通道,当时的计划是采用隧道形式贯穿,于1955年全面运营。但遗憾的是,斯大林同志于1953年猝然长逝,隧道计划被迫中止,据说停工时,隧道已经挖掘到了海峡的中间,现在还能看到隧道的遗迹。
此次项目停工后,一直到1973年,第一列通往库页岛的火车轮渡正式通航,该火车轮渡没有从最近的距离连接,而是连接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瓦尼诺港和库页岛西南部港口霍尔姆斯克,因为库页岛的经济中心主要在南岛,但是轮渡的运力以及效益毕竟不足,远不如直接通车来得快。
于是在2008年,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宣布,重启库页岛跨海通道的提案。只不过迫于俄罗斯捉襟见肘的财力,修建库页岛跨海通道付出的费用过于高昂,而且库页岛的人口仅有50万,跨海通道能带来的收益显得微不足道,所以这座通道可能将会以较短,也较省钱的桥梁形式来建设,并且由日本和俄罗斯的建设团队共同完成。
假设俄罗斯只单独开发库页岛跨海通道的话,还不足以对库页岛以及远东经济产生打的帮助,最好是可以连接库页岛南部的日本。在库页岛南部修建一条跨海隧道,与北海道岛连接,进而加速日本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贸往来,使日本对欧洲贸易通道尽可能的由原来100%海运逐步倾斜至亚铁路的陆运。就拿德国来说,从日本海路到达德国需要两万公里,但如果从欧亚铁路运输,则只需要8000公里,路途缩短1.2万公里,而且以日本修筑青函隧道的经验来看,库页岛-北海道隧道的难度可以忽略不计。
2009年1月16日,也就是库页岛跨海通道提议一年之后,俄罗斯交通部副部长Andrei Nedossekov证实,他们正在考虑和计划库页岛-北海道隧道,并且依旧是日俄共同参与建设。目前,库页岛正在调整南岛和北岛的轨道数据,届时,一旦通道打通,日本的陆上交通工具便可以直通欧亚大陆,从此不在孤悬海外。(库页岛南部曾经被日本占领过一段时间,铁轨和俄罗斯的有所不同。)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