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卫星环绕,无法以上帝视角洞察万物的时代,绘制世界地图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然而,长期引领世界,并建立了中华朝贡体系的古中国,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就开始了世界地图的绘制。
1 中国世界地图的开创者:《海内华夷图》 第一幅将制图范围拓展至域外诸国的地图是公元801年由唐朝宰相、六朝元老贾耽绘制的《海内华夷图》。 这幅地图采用了“一寸折成百里” 的比例尺法,以唐朝本土为中心,涵盖了亚欧非地区的百余国家,如今留存于世的是其石刻版《华夷图》。 (华夷图墨迹复原版) 《华夷图》刻于北宋时期,缩小了地图的绘制范围,仅保留了印度、非洲(地图左下角)等部分重要地区。 图源刘刚《古地图密码》 该图对于非洲的描绘虽然简单粗略,但依然正确的绘制出了非洲之角,及倒三角形的非洲南段,只不过图中的非洲南段错误的指向了东方。 据《旧唐书》记载,贾耽在绘制《海内华夷图》时,“凡四夷之使及使四夷还者,必与之从容,讯其山川土地之终始。” 由此可知,图中关于海外诸国的资料多来自于他人的口述,无法绘制出准确的地理形状也在情理之中。 2 最能体现“中央王国”理念的地图:《乾坤万国全图古今人物事迹》 该图绘制与1593年(明万历二十一年),是常州府无锡县儒学训导梁辀在吸收了传教士带来的西方地理信息后,以《古今形胜之图》为基础而绘制的一副世界地图。 《古今形胜之图》绘制于1555年,东至日本,西至乌兹别克斯坦,北至蒙古高原,南至爪哇、及苏门答腊 。 图中对于海外诸国仅用大小圆圈及文字标注来表示,完全不在乎其真实形状如何。 《古今形胜之图》中的日本 《古今形胜之图》中的爪哇和三佛齐 《乾坤万国全图古今人物事迹》不但延续了这种绘制方法,甚至更进一步,将中国之外的所有已知国家全部绘制成了小岛,依据其大概方位,散布于中国周围的海洋中。 《乾坤万国全图》中的加拿大和亚伯尔耕 譬如,地图中的加拿大、亚伯尔耕(今佛罗里达地区)就以小岛的形式绘制在中国的东北方,虽然其所处方位基本正确,但是真实形状却相去甚远。 如果说《海内华夷图》对域外诸国粗略的描绘源于对世界认知的缺乏,那么这幅在对西方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绘制而成的世界地图,则完全体现了“中国居于大地中央,为天下,天下之外四海岛屿所居之人为夷狄”的古代世界观,是一副非常传统的中国式世界地图。 在绘图技术大发展的明朝,除了有展现“华夏中心主义”的世界地图,还有很多开始描绘世界真实形状的地图。 3 第一张描绘海外诸国真实形状的世界地图:《大明混一图》 该图成图于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长3.86m,宽4.75m,是现存最大、保留最为完整的由中国人绘制的世界地图。 地图东至日本,西至欧非,南至爪哇,地图上密密麻麻的标签则是清朝时贴上的满文地名。 《大明混一图》中的顺天府 此图绘制出了非洲大陆的基本轮廓,在大陆中心部位用黑色描绘了撒哈拉沙漠,图中两条河流的流向与尼罗河、奥兰治河非常接近,就连非洲南段的倒三角都正确的指向了南方。 《大明混一图》中的非洲大陆 而在1459年的西方世界地图《毛罗地图》中,非洲南段的尖角依然错误的指向东方。 1459年《毛罗地图》中的非洲 领先与西方世界的《大明混一图》虽然绘制出了较为真实的地理形状,但是从中国本土与非洲等地所占的比例来看,海外诸国依然只是中国的陪衬。 4 随着西方传教士的到来,明朝出现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而其中的代表作正是《坤舆万国全图》。 《坤舆万国全图》彩色摹绘版 《坤舆万国全图》成图与1602年(明万历三十年),由太仆寺少卿李之藻和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绘制。 该图实现了西方技术与中国文化的完美结合,采用了西方椭圆投影技术,绘制了10°×10°的经纬网,是中国第一幅拥有完整经纬线的世界地图。 其最具开创性的一点是以非洲西部为0°经线,170°E为中央经线,将中国绘制在了地图中心偏左的位置,既描绘了世界客观现实,又兼顾了“华夏中心主义”的传统世界观。 如今的中国版世界地图也沿用了这种绘制方式,以格林尼治为0°经线,150°E为中央经线,使得东亚位于地图中心。 而在此之前的西方世界地图都是以欧洲为中心,譬如亚伯拉罕·奥特利乌斯1570年绘制的现代地图集《世界概貌》。 以欧洲为中心中的世界地图 《坤舆万国全图》在绘制世界的同时,更展现了丰富的中国文化,譬如,在西亚与欧洲交界处,黑海与里海附近有着两个中国人非常熟悉的地名“女人国”和“一目国”。 “一目国”出自《山海经》,“一目国在其东,一目中其面而居”。 “女人国”在中国文化中更是随处可见,《隋书》《旧唐书》《资治通鉴》等都有关于女人国的记载,只是具体位置一直存在争论。 图中对于“女人国”的介绍,“旧有此国,亦有男子,但多生男即杀之。”也颇有几分志怪小说的味道。 这幅地图除了没有大洋洲,和现在的世界地图已经基本一致。 按其样式仿制的当今世界地图 此外,该图还展现了当时卓越的天文知识,如在地图左上角绘制了赤道北地半球图。 旁边绘制了以“地心说”为基础的日食和月食图。 右上角则是一副九重天图,可以看出这实际上是一副以地球为中心的“太阳系”。 让人感叹的是明朝对世界已经有了如此清晰的认识,而清朝鸦片战争爆发时的道光皇帝却不知英国在何处,并询问战俘“有无旱路可通?” 这与明末的战乱,以及清朝的自我封锁有着重要的关系。 然而,“曾经强大过的民族,不会永远沉沦”,事实证明,延续千载的中国文明,不论遭遇多少磨难,总能重回世界巅峰。 参考文献: 1.李兆良.明代中国与世界:坤舆万国全图解密.[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7 2.梁启章等.中国古代世界地图主要成就与特色初探.[J].《地理学报》2015 3.任金城.西班牙藏明刻古今形胜之图.[J]《文献》1983 4.徐永清.新大陆舆图故事.[J].《中国测绘》 5.骆遥等.地球科学“西学东渐”肇始.[J].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 2018 6.朱鉴秋.《大明混一图》与《毛罗地图》的比较研究.[C].《航海—文明之迹》2011
转载请注明出处。